2008年2月18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面对来自全国各地数十家媒体的“长枪短炮”,一位73岁的老人平静而郑重地宣布了一件事:我要筹资300亿,重建被八国联军损毁破坏的圆明园。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记者们纷纷交头接耳,摄像机的快门声响个不停。
(资料图片)
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大型园林,是中华文明的宝库,是历经150年修建完工的建筑瑰宝,是享有着“万园之园”美誉的园林之王。
而这座圆明园,在清末被八国联军一把大火烧成了废墟,连带着不知凡几的珍贵文物、传世古董,被侵略者掳掠海外、被大盗乱民洗劫一空。
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一次重大损失,也是中华民族难以揭开的伤疤。至今,圆明园的废墟还静静地躺在那里,留作警钟,警醒后人。
而现在,却有人如此大言不惭,说要重建这座伟大恢弘的皇家园林?这位老人是谁?
老人名叫徐文荣,年逾古稀的他,身上有着太多的身份:横店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横店集团创始人......而开启他那传奇人生的第一桶金,却和“挑粪”这件事儿脱不了关系。
一、出身寒微,靠挑大粪挣得第一桶金
1935年3月14日,徐文荣出生在浙江东阳北乡新东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作为家中的第五个孩子,他的出生意味着这户七口之家,将过得更加艰难。
为了讨生活,徐文荣一家迁至东阳乡南边的横店镇。横店,于是成为徐文荣至此扎根、奋斗生长的故乡。
很多年后,他在给自己的人生进行总结时,对童年,他的形容是“苦难”。
因为父亲是小商贩,因为父亲是小商贩的缘故,家里的吃食总是和要卖什么有关系。要卖馒头了,就跟着能有馒头吃;要卖馄饨,就有煮馄饨皮可以吃。
生意好就是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有钱可以买来米饭,尽管那只是市场上最便宜的糙米,里面还混着三分之一的糠。可如果不做生意,就连糠也没得吃。
于是,尚且年幼的他,早早地就跟在父亲身后,拿着秤,挑着箩,走街串巷,吆喝买卖。
在徐文荣的回忆中,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一件关于火腿的往事:火腿乃浙江金华的著名特产,自家邻居便是做火腿生意。
每到晾晒火腿的时节,他就要趁着母亲和邻居聊天的空档,顶着空碗,穿梭于火腿架下,就为了接住那一点点火腿上流下的肥油。
烈日炎炎之下,徐文荣大汗淋漓,穿梭在散发着浓烈油腥味的火腿中。汗水混杂着泪水滚滚而下,他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家那么富有,而自己家却是如此的贫穷,强烈的自卑感与不甘一下子攥紧了他的心房。
解放后的徐文荣加入了公社,已经是青年的他,很快就靠着常年走街串巷贩卖商品所锻炼出来的灵活头脑与办事能力,层层上升,逐渐成为了横店大队的支部书记。
六十年代的中国乡村,还处于生产力低下的状态,哪怕是已经当上大队支部书记的徐文荣,家里还是不能满足温饱,工作之余,他也不得不赚钱养家,挑粪的工作就是其中之一。
挑粪是脏活累活,能赚到的钱也不多,可是时年已经28岁的徐文荣却盯上了,亲自做起了挑粪的活计。挨家上门,收取粪便,连盛放粪便的马桶都刮的干干净净。
这下子乡里乡亲都议论纷纷了。你徐文荣好说歹说也是个干部,堂堂横店大队支部书记,更是年纪轻轻,前途无量的,何必亲自躬身干这种腌臜活。
徐文荣面对各种质疑嘲笑,却始终不置一词。在旁人眼中是脏活累活的挑粪,在他眼里,却是不折不扣的商机!
原来,正因为生产力低下,加上大多数农民都用不起肥料,所以能够代替肥料给土地增产增肥的物品,一向是合作社里的抢手货。
徐文荣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常年盛放粪便的马桶上会结晶出一种晶体,民间土话称为“马桶砂”,这正是能替代肥料的好东西。
徐文荣将这些马桶砂通过合作社换来粮食,又通过售卖这些粮食,最终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1200元的巨款!
六十年代的1200元,却只是通过“挑粪”这么一件小小的活计换来,真可谓是“天降巨款”。
若是平常人,得到这么一笔巨款,怎么着也应该带着家人先好好享受一顿,然后再存起来以后续补贴家用。但徐文荣不一样,他是贫困年代走出来的,更是新中国的农村干部,有着相当高的思想觉悟。
二、为了带领更多乡亲致富,创办企业
前文中提到,身为大队支部书记的徐文荣家中温饱尚是难事,更何况横店镇的其他贫困家庭。他于是将剩余的粮食和这笔钱四散分发给家庭困难的诸位乡亲,帮着他们改善生活,救济难关。
此举一出,加上了解了他能得此巨款的原因,乡里乡亲顿时对徐文荣格外崇敬。农民的心是质朴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挂念着谁。在未来的很多场风雨中,横店镇的乡亲们都始终站在徐文荣的身后,为他提供支持与帮助。
时间来到1974年,这一年的徐文荣,已经到了不惑之龄。他带着乡亲们兴修水利、精耕细作,用了一年时间,将粮食亩产量从700斤提高到1500斤,解决了大家的吃饭问题。
可这还不够!要致富!想要让农民有钱花,就必须要找新的路子,找新的致富手段!
终于,在1975年的一天,41岁的徐文荣在全公社39个大队里“串起了门”。面对众人,他掷地有声地说出了一番石破天惊的“豪言”——我要办厂!
原来,他竟然投入了自己为数不多的毕生积蓄,看准时机,买下了一座濒临倒闭的缫丝厂。
徐文荣此前也经营过一些小作坊,可论到大厂管理、创业方向,他是纯纯的新人,等于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
他踏破铁鞋,为了一纸办厂批文,从公社跑到区、县、地区办公室,费尽了口舌,就为了各层审批盖章,最后报到省里批示,最终,才拿到了经营许可。
可光有批示没有用,还得有资金。徐文荣自己是已经掏光了家底,而公社却不准备投钱。徐文荣只好“走群众路线”,跑遍了全社39个大队的每一户人家,想要募集资金。
而面对一心想着横店乡民的徐文荣,乡亲们的决定是,支持。很快,就纷纷慷慨解囊,为他筹集到了五万多元。可尽管如此,面对办厂所需的大笔花费,这些钱也还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徐文荣于是只好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却怕他还不上贷,始终不愿意松口。据他本人回忆,当时“不知听了多少冷言冷语,见了多少冷眼冷脸”、“就差给人家下跪了”,可他依旧拿出牛皮糖的韧性,始终坚持着。
“我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人家,一个银行副股长同意了。”徐文荣笑着说,最终,在由他带着银行的领导数次考察他所买下的缫丝厂后,银行决定贷给他26万元贷款。
有了充足的启动资金,徐文荣的办厂事业终于迈上正轨。七十年代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很多物资,都要人亲自去跑。更何况眼下的缫丝厂,缺技术、缺人手、缺机器、缺材料,正是万事开头难的时候,这也就代表着徐文荣这个创业新手必须事事躬亲,来回奔波。
徐文荣四十多岁,竟迸发出了不输二十几岁小伙子的冲劲儿,他忙忙碌碌,跟时间赛跑,他披星戴月,与贫穷斗争。
有一次他自金华赶回横店参加重要会议,却不慎误点。他竟在火车已然启动的档口,猛地一跃,跳上火车死死抓住立杆,把里面的乘务员和乘客吓个半死,赶忙搭手打开车门,把他拉了进来。
面对周围乘客的好奇与乘务员的厉声训斥,才从心惊胆颤中缓过神来的徐文荣只得一一陪笑,口中连连称道:“下次不会了,下次不会了。” 反倒是把原本气头上的乘务员给弄得哭笑不得:好家伙,还敢想着有下次呢!
类似的经历已不是第一次,有一年的年底,身在杭州的徐文荣看着下了两天两夜的鹅毛大雪,心忧不已,全然是在担心横店的厂房工地,在火车站冻了一下午的他好不容易坐上一辆火车,却被通知只到义乌,他也不甚在意,到了站,就找了两根竹竿,又把两双草鞋扎在棉鞋外,就这样走着去了东阳。
漫天大雪飞舞,出发时还是早上,18公里的路程,他徒步走到了下午四点,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跟头,就这样,到了朋友家他也都不歇息,只是开口求借一辆自行车,要从东阳骑车回横店,就连朋友都以为他疯了,连连劝阻。可徐文荣骑着车,头也不回地消失在漫天大雪里。
谁也不知道那场顶着风雪,骑着单车的回乡之路,他是带着多大的毅力、多大的决心骑完的。我们只知道,他终于在晚上10点赶回了他心心念念的横店厂房。而那座横店缫丝厂,在未来的不久之后也将不负所望的兴盛起来。
徐文荣成功了!在他手中,那座缫丝厂越办越好,投产第一年净赚7.6万元,超过了全公社的农业税,第二年15万元,第三年30万元,盈利连年增长!而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徐文荣又接连办起了针织厂、内衣厂、丝织厂......
徐文荣正是将他多年的农民经验和他非凡的商业直觉结合起来,用“母鸡生小鸡”的原理,利用缫丝厂的源头效益,不停地“孵化”出一座座经济效益惊人的工厂来。
到了1994年,徐文荣已经接连创办了磁性、机电、制药、化工等一系列领域的大小工厂,工业产值突破10亿,产品远销国外。
而横店,更是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了浙江省首个“亿元镇”,他手下的多家企业通过整合调整,最终成为了如今的“横店集团”。
三、发展当地旅游,打造横店影视基地
几十年的奋斗,曾经那个靠着“挑粪”赚取人生第一桶金的年轻人,如今已经带着大家走上了致富的“阳关大道”,被贫穷纠缠半生的徐文荣终于在他壮年将尽、暮年将至之际完成了自己前半生的追求——带领大家富起来。
可富起来之后呢?徐文荣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横店”这块“穷山恶水”之地。如今我们提到横店,想到的其实都是有关影视基地、有关旅游名地等描述。
横店,作为我国第一大影视基地,素来有“东方好莱坞”之称。
而如果你询问横店本地人,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会告诉你横店的样子变化的太快了,几乎是一下子就从一处只有荒山野岭的贫瘠土地,变成了一块宜居宜旅、风景秀丽的人间天堂。而这些改变,离不开徐文荣。
其实早在九十年代,徐文荣就已经盯上了旅游业这块“行业蓝海”,思考着如何在横店,发展旅游业。
徐文荣的想法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据可依。当时,中央电视台在江苏无锡的太湖之滨,建造了“唐城”、“三国城”等影视基地,吸引了大批旅游观光者。
徐文荣正是受到了这个启发,打算效仿无锡影视城,在横店也建影视基地,以利用横店空余的土地价值,并就此推动横店的旅游业发展。
而正如同瞌睡来了送枕头一般,1995年12月,著名导演谢晋为筹拍迎接香港回归的历史大片《鸦片战争》,正在四处考察取景地点。徐文荣当即邀请他来横店进行考察。
在宴会上,徐文荣和谢晋拍板:“《鸦片战争》的外景由我们来建吧。人家用一年时间,我们用半年,人家用半年,我们用3个月,保证按您的要求建好,绝不耽误您一天的拍片时间!”
谢晋被他的诚意所打动,于是决定由徐文荣来打造电影所拍摄的场景“广州街”。徐文荣说干就干,拉来120支工程队,历时三个月,“广州街”拍摄基地在横店的荒山上拔地而起,《鸦片战争》随即在横店开拍。
此后,横店“影视基地”的大门便一炮而红,无数知名导演纷至沓来,“香港街”、“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明清宫苑”等等大型影视基地出现在横店原本贫瘠的土地上,而又是这里,诞生了数不胜数的优秀影片。
自此,横店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乏味小镇,一转成为名满天下的旅游胜地、影视基地。而这华丽转身之所以能成功,都是因为一位名为徐文荣的老人的一次冒险决定,和他那惊人的发展眼光。
四、退休后积极为社会贡献,重建圆明园
2001年,徐文荣退休了。
他把硕大的“横店集团”交给了自己的继任人,他的长子徐永安之后,就消失了声息。直到2008年,他宣布要重建圆明园,而这个念头的来源恐怕还要追溯到他的少年时期。
生于1935年的徐文荣,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亲历者,他深知旧社会的险恶、知晓国家有难、危在旦夕的时局,明白什么是国耻与国辱。
而他同时又是新时代的建造者,一手新建横店、创资百亿的他,当然为新中国自豪,也深知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吾辈应铭记耻辱,奋发不休。
在他看来,重建圆明园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家看完了北京圆明园的遗址后肯定想知道它原本的样子,若是真的看到了原貌、再一对比残垣断壁,不就更了解历史了吗?而我要做的就是这些。”
而被问到“重建圆明园”的直接原因,徐文荣坦言,是他在2005年,看到的一本由法国作家博纳·布立赛所写的有关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书,作者在书中提出主张,倡议重建圆明园来赎罪。
“再后来,主张重建的专家找到了我。”徐文荣说,“我就想圆明园被洗劫,这是中国人的耻辱,现在外国人都承认错误了,为什么不重建起来呢?”
可他没想到的是,2008年他宣布重建圆明园后,遭受的非议和阻挠却远超乎他的想象。
首先是北京圆明园措辞严厉的声明,既不认同、也禁止他进行圆明园的重建。而后是他申请的6000亩土地规划被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很快便发文冻结了东阳市2008年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与此同时,来自民间的指责和非议更是甚嚣尘上。
有说他是“打着重建圆明园的幌子低价拿地的”,有说他是“为了炒作给横店吸引热度的”,有说他其实是为了建“新的圆明园摄影基地的”......此类种种流言纷纷扰扰,更有许多“专家”、“学者”发声嘲笑徐文荣“不可能重建圆明园”。
对此,徐文荣不置一词。好似外界喧嚣与他无关,流言蜚语之中他端坐横店,如同老石般坚韧不移。
面对北京圆明园的指责,他只是说他要建一个“新园子”;面对国土资源部门的冻结他几番提出申请;面对流言他不加以理会,只是说明重建“一是为了爱国教育,二是提供工作岗位、便利大众”。
终于,坚持结出硕果,诚意绽出花儿。2011年,相关部门通过了批准,但也提出了意见,重置的圆明园不能叫“圆明园”,因为圆明园是不可替代的。所以项目后来改成了“圆明新园”,一个宏伟的工程便由此拉开了帷幕。
如今,你若要去横店旅游,“圆明新园”是必不可少的热门景点。这座屹立在横店西邻的圆明新园,真可谓是雕梁画栋、宏伟万分,金碧辉煌、巧夺天工。
届时,会有热情且自豪的导游向你介绍有关这座“圆明新园”所代表的意义和它背后的点点滴滴,那些重建过程中不易的往事,还有一位老人的一腔热血、一份坚持。
那位或许是横店本地人的导游也许会告诉你,那些已经失传许久的建筑工艺,是由一位名叫徐文荣的老人走访各处,拜访能工巧匠,联合专家学者一同重建出来。
他或许会向你介绍,这里摆放的文物,都是由一位名叫徐文荣的老人募集资金、远赴海外、购得真品后,复制摆放在这里的。而原物,当然是上交给国家。
而当你了解这座“圆明新园”的一切,你会发现这里的一处一物都和徐文荣离不开关系。这座已经完工七年的伟大建筑,带着古时的辉煌模样,却在现代熠熠生辉。而它的创造者,也正以一把高龄,为当下的社会继续贡献自我,实现价值。
结语
徐文荣就是这样的企业家,他一生建镇、建城、建景、建园,他始终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始终把乡亲们放在心里,把创造财富作为目标,把回馈家乡和社会当作信条。
徐文荣在他的传记《风雨人生》里回顾他的一生,他这样总结:“苦难童年、风雨青年、奋斗中年、成功老年、伤感暮年、劳碌终年、圆梦晚年。”
如今,在历经面对流言时的伤感、经历重建“圆明园”时的劳碌,他终于在他的晚年圆上了他的梦想。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一生历经非议,他的一生离不开成功。
而最后的最后,无论是那个靠“挑粪”赚到1200元的徐文荣,还是那个不惑之年白手起家的徐文荣,还是这个重建圆明园成功的徐文荣,我们在他身上看到的,都是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典范,一个新时代企业家的优秀品德。
横店大佬徐文荣:靠挑粪赚第一桶金,退休后筹资300亿复建圆明园,谢晋,徐文荣,圆明园,第一桶金,横店集团,...
像点外卖一样“买年货”,即时零售深入“消费核心”,外卖,淘宝,买年货,美宜佳,即时零售,消费核心
王健林,彻底翻身了!,恒大,王健林,王思聪,房地产,碧桂园,女首富,万达广场
传奇大佬、联想PC全球第一的功臣蒋凡可·兰奇去世,宏碁,戴尔,惠普,施振荣,联想pc,联想集团,蒋凡可·兰奇
梅志强露面采访,创业也是人生,对于养父母看法和孙卓孙海洋不同,山东,明朝,梅志强,孙海洋,孙卓孙,亲生...